【經濟】☭鐵鎚襲來!商人不看歹誌大條!王安石變法商業篇懶人包一次看

2023-05-15

記者徐華璐/綜合報導

  公元1067年,年僅二十歲的趙頊登上歷史舞台,史稱宋神宗。當時北宋的政權面臨一系列危機,軍費開支龐大,官僚機構充斥著冗員而政費繁多,繁重的開支使北宋財政年年虧空。

  據《宋史·食貨志》的記載,到1065年,國庫虧空已達一千五百七十多萬,財政呈現嚴重赤字。1069年時,王安石被宋神宗提拔為參知政事,次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後又升任宰相,並開始大力改革推行新法,史稱「熙寧變法」。

  這裡讓我們看看經濟方面的變法懶人包內容:

  供應國家需要和限制商人的政策,主要是均輸法、市易法和免行法。

1.均輸法。

  宋初以來,為了供應京城皇室、百官、軍隊的消費,在東南六路設置發運使,負責督運各地「上供」物資。在新法上路前,政府用不到的東西會以半價賣給商人,這導致商人對物價有更多操作空間,以此獲取不當利潤。

  新法上路後,王安石設立三司,負責提出每年的物資預算,盡可能就近買入,而不需要的物資則運往需要的地方賣。按照「徙貴就賤,用近易遠」的原則(轉移貴的商品到便宜的地方;用本地豐富的資源去換匱乏的資源)。

  這項新法意在省勞費、去重斂、寬農民,既保證朝廷所需物資的供給,又減少政府的財政支出和人民的負擔。


2.市易法。

  在京城設立市易司,平價收購商人滯售的貨物,賒貨給商販販賣,也向商販發放貸款。商販賒貨物及借款,需以財產作抵押,5人以上互保,每年納息二分。市易法最初實行於京師,後來又推行到其他較重要的商業城市。限制了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,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,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。


3.免行法。

  熙寧六年七月頒行。是解決開封各行商鋪承擔供應官府所需物品的任務時的問題,使宮廷買賣物品都通過雜賣場、雜買務,並設置市司負責估定物價。


  變法主要是為了提升朝廷財政,而變法施行後勢必會影響各位商人的利益所得,如果你是商人,你會有所不滿嗎?


延伸閱讀:【經濟】務農人必看!王安石的變法內容到底是什麼?農業篇懶人包一次看 :: Jeff_Wang = Vans (webnode.tw)

【政治】政治界的孤勇者!王安石變法的政治內容到底是什麼?政治篇懶人包一次看 :: Jeff_Wang = Vans (webnode.tw) 


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